站内搜索:
 
  教育教学
 教学管理 
 实验室 
 
  教育教学  

政治与法律学院“十三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2年04月24日 17:43    点击:[]

政治与法律学院前身是1974年建立的政史系,是我校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之一。1982年政、史分开更名为政教系,2000年升本更名为政法系,2001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并更名为政治与行政学院,2005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和法学专业,2007年与马列教研部合并组建政治与法律学院,201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政治与法律学院分立。

学院建立以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巩固师范专业,发展非师范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层次,强化专业特色。学院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法、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及相应的4个系。其中,社会工作专业承担ISEC项目,并设立专业硕士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3个专业面向社会开展成人本科教育。

全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人39,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3人。有1人入选“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2人入选包头市“鹿城英才”,3人为校级教学名师,1人为自治区教坛新秀,2人为校级教坛新秀,3人入选包头师范学院“阴山学者培养计划”。

我院拥有一个法学研究所一个模拟法庭一个社会工作实验室、一个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实训平台、一个同屏互动教室、一个图书资料室

近年来,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学院是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17年社会工作专业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内蒙古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一个校级品牌专业(法学)。

“十三五”期间,政治与法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载体,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努力探索“五位一体”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推动了专业内涵式发展。五年来,全体师工孜孜以求,携手共进,在学院的各项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十三五”期间回顾

(一)专业情况

“十三五”期间,学院拥有并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4个本科专业。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要求,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国家中西部,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教育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具备自觉而优秀的班级管理和育人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县域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的思政课骨干教师。

2.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立足包头,面向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技能,具有健全的人格、爱心和团队精神,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社区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督导与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法学专业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业务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胜任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法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律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现代政治思维素质,了解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运作过程、治理方式,熟悉现代政务和行政管理技能,旨在适应现代国家治理、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需要,特别是能适应西部地区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

)专业建设

2017年,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法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本科办学水平审核评估,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和质的优化社会工作专业和法学专业获得专业硕士招生资格,实现了本科、研究生一体化协同培养。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计划于2022年实现本科一批次招生。

)教学工作

1.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政法学院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努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五年来,在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方面均有质的突破。截至2020年底,建成校级教学团队2个,建成校级优秀课8门,校级重点课程4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各类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2人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校级“教坛新秀”称号

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2016年全院专任教师(含双肩挑学院领导)34人,“十三五”期间,我院引进青年教师11人,充实了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初步改善,2016年我院4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到2020年底,学院2人拥有博士学位,4名教师博士在读,高学历人才保持稳定。

在师资培养方面,学院投入明显加大,仅2019年学院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就达42人次。通过学术交流、培训,广大教师开阔了学术眼界,了解了相关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此外,“十三五”期间我院 5名青年教师晋升副高职称,专业职称结构有所改善;教师访学、进修、接受专业培训常态化,国外短期培训7人,国内访学3人,进修1人,20人参加师范专业认证培训,8人参加“金课”建设培训,14人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3.过程性评价改革持续推进

过程性评价改革是我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为全面推进过程性评价,学院以系为单位,组织教学沙龙和教学研讨,请社会工作专业承担ISEC教学任务的教师讲解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方法,统一了全院教师的认识。同时,以“三期”教学检查为依托,通过领导班子深入课堂、学院教学督导听课、同行评课、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过程性评价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并加以推广。最后,组织相关教师申报教改课题,将过程性评价改革的实践凝练为理论成果,“十三五”期间学院共获批与过程性评价相关的教改课题5项,发表过程性评价相关论文6篇。

4.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深化

“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得省级教改课题立项4项,校级教改课题立项20项,其中校级重点课题2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5篇,出版教学研究专著7部。上述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5.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2017年,法学和社工两个实验室分别争取到项目资金48万元和75万元,用于购置教学软件系统;2018年新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平台;2020年,思政专业建成同屏互动教室。教学设施的改善,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

1.升学率稳中有升

政法学院“十三五”期间在学生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考研人数和考研率稳中有升,尤其是思政和社工两个专业表现突出,且录取院校包括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热门学校。具体考研情况见表1

1:政法学院“十三五”期间考研情况统计表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思想政治教育

7

11

17

8

7

社会工作

7

10

5

4

6

政治学与行政学

0

6

3

4

6

法学

1

1

0

1

0

合计

15

28

25

17

19

2.学生竞赛成绩突出

“十三五”期间,思政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华文杯”师范生技能竞赛、自治区师范技能大赛以及学校各类师范技能比赛成绩突出,累计获奖达到45人次。以2018年为例,思政专业学生在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第三届自治区师范院校教师技能大赛中共有6名学生获得各类奖项,其中杨冬梅和刘军老师指导的张娜同学在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技能(政治)大赛中获特等奖,同时获教学设计(政治)评比一等奖。在2019年第九届“华文杯”比赛和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12名参赛学生获得各类奖项。同时,我院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显著,省级获奖46项,国家级获奖4项,其中刘晓凤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环保竞赛国家级特等奖;刘佳星同学荣获“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

3.司法考试通过率屡创新高

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的指标。2018年法考,17人通过A(其中一个是蒙语答卷)7人通过C证;2019年,法学专业学生在“法考”中再创佳绩,有13人通过A证,8人通过C证;20207人通过A证,8人通过C证。

4.就业情况稳定向好

2:2016-2020年政法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初次就业人数

初次就业率

2016年

思想政治教育

48

45

93.75%

政治学与行政学

43

32

74.42%

法学

64

56

87.50%

社会工作

45

40

88.89%

合计

200

173

86.50%

2017年

思想政治教育

55

46

83.64%

政治学与行政学

47

45

95.74%

法学

57

48

84.21%

社会工作

46

45

97.83%

合计

205

184

89.76%

2018年

思想政治教育

55

53

96.36%

政治学与行政学

55

51

92.73%

法学

63

58

92.06%

社会工作

43

38

88.37%

合计

216

200

92.59%

2019年

思想政治教育

57

54

94.74%

政治学与行政学

55

53

96.36%

法学

63

57

90.48%

社会工作

43

36

83.72%

合计

218

200

91.74%

2020

思想政治教育

55

48

87.27%

政治学与行政学

44

29

65.91%

法学

54

38

70.37%

社会工作

44

37

84.09%

合计

197

152

77.16%

5.学生专业技能突出,社会满意度高

我院四个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比较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届毕业生鲁晓茹就职于二连浩特二中,获二连浩特市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自治区中学道法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11项表彰;2013届马乐就职于磴口一中,获磴口县优秀教师、巴彦淖尔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12项表彰;就职于锡林浩特一中的鞠格格获全国第九届“我的模式我的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博览会”大赛二等奖等。法学专业毕业生中,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陈正军同学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就职于广西八桂律师事务所的方仕根同学荣获南宁市青秀区2015-2016年度有影响力案件评选活动二等奖;就职于和林格尔县人民检察院的周科同学获2016年呼和浩特市优秀公诉人诉辩大赛最佳辩手称号;就职于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的韩芳树同学,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法官;就职于包头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的常有同学被评为2015年度优秀公务员;就职于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的张鸿雁同学获2015年度呼铁公安局呼和公安处先进工作者称号。此外,还有8人次获得嘉奖或记功。

)科学研究

2016-2020年,全院教师主编或独立完成学术专著17部,其中2部由国家A级出版社出版;独立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核刊22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课题7项;研究成果获各级各类奖13项,其中省级奖3项,包头市政府奖4项。

3“十二五”与“十三五”科研情况统计

时段

2011-2015

2016-2020

著作

2

17部(其中,国家级2部)

论文

87篇(其中,核心20篇)

50篇(其中,核心22篇)

课题

22项(其中,国社2项,省级8项)

25项(其中,国社2项,省级7项)

获奖

7项(其中,省级2项)

13项(其中,省级3项)

 

 

 

 

 

)服务地方

“十三五”期间,政法学院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增强。法学专业于2016年被包头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地方立法联系点,2018年被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受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法学专业教师就《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修正案(草案)》《包头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包头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等多部立法提出修改建议,完成《老年人权益条例》《爱国卫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等委托项目。法学专业依托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鼓励教师从事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研究,在我校学报《阴山学刊》开辟“地方立法研究”专栏,发表多篇相关成果,扩大了学院在包头市的影响力。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积极申报包头师范学院支持地方发展项目,《包头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已获立项。

)学生工作

在学生培养和管理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担当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

1.构建了较为完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

我院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渐实现了 “生活导师、专业导师、论文指导老师、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就业导师”五个指导职能融为一体, “一对一”、“全过程”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成长成才的效率。

2.树立了“三个一小时”生活理念,构建“宿舍文化生态圈”

所谓“三个一小时”生活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养成“阅读(专业书籍以外)一小时、户外活动一小时、与人交流一小时”的好习惯。此项工作已经纳入我院“宿舍文化建设”方案中,通过学生宿管会在学生宿舍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

目前,打造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我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点也已经随着宿舍文化建设转入学生公寓,思想教育工作依托学校的“三进公寓”、“领航计划”等项目进一步展开。为进一步推动“正学树风”计划的实施,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我院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成功开展“两学一做,三创一树”宿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暨第三届宿舍文化节、“三走”、“三个一小时”等系列活动。在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构建起以学生公寓为阵地的“宿舍文化生态圈”。

3.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十三五”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政法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理念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努力加强跟踪指导环节并通过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1)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2)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3)做好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4)加强与校外优秀创业实训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5)创办了“创新创业工作室”。

4.加强学生会“三自”功能,对学生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

项目化管理是以活动为项目,以项目为单元,以项目负责人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干部为目的,并在团委、学工部的宏观指导下,项目负责人总负责、总管理,统筹配置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监控项目进程,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一种学生会工作运行方式。通过对学生活动的项目化管理,不断强化了我院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干部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发展。

5.结合专业开展精品学生活动

“十三五”期间,我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专业性较强、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在近几年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中,我院专业特色活动逐渐被打造成精品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园丁社就在推动思政专业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专业创办的“法爱协”举办了一系列“普法”活动,为学校“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成为我校普法队伍的主力军。此外,我院团总支依托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举办的“宣讲”比赛成为“一院一品”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的理论实践平台;社会工作专业依托专业优势,创办了包头市青山区学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自治区及市民政局的社区服务项目,组建学生服务团队,为学校周边社区提供服务,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十四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十四五”发展目标

1.教学质量方面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质量保障机制,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努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力争在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成果方面有所收获。

2.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

要紧紧围绕教师教育这个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鼓励教师从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横向课题研究,由此凝练出明确的学科方向。其中,法学专业教师应围绕师范特色,依托地方立法研究基地,重点从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地方立法的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亦围绕师范特色,以专业硕士学位点为平台,着重从事学校社会工作和民族地方社区养老方面的研究。同时,法学和社工专业要充分发挥拥有专业硕士点的优势,促进本硕一体化协同发展。

3.师资队伍方面

增加教师数量与提高教师素质并举,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支持,通过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深造,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办学条件方面

力争在“十四五”时期为各专业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平台、数量充足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二)“十四五”发展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考试、实习、见习、研习、毕业论文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与实务部门、专家的沟通与交流,聘请实务专家为客座教授,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机制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共同研究,实行本科教育双导师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

3.加强与区内外院校相关专业的交流,在学院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力度,为教师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着力加强专业技能实训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平台建设方面,要提升档次,对各专业现有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建立数量充足、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规范见习、实习教学活动,确保实践教学不走过场。

5.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以办公用房调整为契机,建设院史馆,树立正面典型,讲好政法故事,形成认真教学、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打造学院发展的软实力。

6.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 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在近几年的学生工作中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联手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7.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加强重点学生工作。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将进一步推进重点学生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建设。认真落实重点学生的跟踪关心、教育、支持工作,结合专业优势开展本学院的特色教育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8.“为地方和社区发展服务培育专业型人才”为理念,进一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我院在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提高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水平。在学校周边社区开展了政策理论宣讲、普法、义务家教、社工服务等能够实践专业理论知识的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进行专业实践,培育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地方和社区发展培养了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

9.加强职业规划与求职指导工作。我院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借鉴途径。通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的专业水平,以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指导。

总之,在“十三五”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政法学院“十四五”期间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载体,以教师发展为驱动,立足现有条件,循序渐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上一条:政治与法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简介
下一条:转:教务处关于2016年校级教改立项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

关闭

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 | 版权所有